持续半年多的元宇宙热潮,似乎到了一个发展的反曲点。
2021年下半年以来,中国元宇宙赛道融资加速。极客公园根据公开资料梳理,2021年Q3以来,元宇宙赛道一共完成187笔融资,融资总额超过306亿元。即使扣除字节跳动收购Pico的90亿元,10个月里行业依然净吸近216亿元的融资。
然而,相比之前半年,过去两个月元宇宙赛道的融资速度出现了一定放缓,大厂出手、布局这条赛道的消息也有所减少。这很难不让人想起2015年、2016年的上一波VR/AR热潮,在失去资本青睐後,几个月的时间VR/AR行业就从春天坠入寒冬。
8个月後,这波元宇宙热,真的要退潮了吗?
01 元宇宙降温?
不少VR/AR领域的从业者都能感受到:进入2022年的第二季度,准确地说从2022年3月开始,过去半年近乎疯狂的元宇宙投资热潮,似乎有开始降温的趋势。
如上图所示,极客公园根据公开资讯梳理,字节跳动8月底收购Pico後,2021年Q3、Q4以及2022年Q1三个季度,中国元宇宙赛道融资事件数分别为53起、47起和74起,相比2021年前两个季度(33起和36起)大幅提升。
大批2016年前後成立,活跃於上一波VR/AR热潮,而在过去两年融资节奏放缓的VR/AR创业公司,例如小派科技、大朋VR、众趣科技、VEER、沉浸世界、灵犀微光等,都在此期间完成新一轮融资。
但从3月份以来,元宇宙赛道的融资节奏开始有所放缓。极客公园统计发现,2022年3月和4月,元宇宙赛道分别发生22起和13起融资,相比之前几个月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。
一位从业多年的资深从业者告诉极客公园,他也感觉最近一段时间行业的融资热有所降温。最明显的信号是:朋友圈里转发祝贺同行融资的更新次数,去年底和今年初往往是一周一次甚至一周几次,最近的频率已经降至一个月一两次。
与几位行业人士和投资人交流後,大家普遍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三点:
一级市场的投资热情正在下降,由此引发的一个担忧是:元宇宙热会不会像2016年那样退潮?
02这波元宇宙热,到底是怎麽来的?
想要弄清楚元宇宙热潮是不是已经降温,首先要明白热度是怎麽来的。
在大多数普通人的视角里,元宇宙热是二级市场元宇宙概念股的爆发。去年9月,受到几件行业大事的刺激,一批元宇宙概念股迎来暴涨。最疯狂的几周,一个公司只要蹭上一点元宇宙概念,就能拉上几个涨停板。
VR/AR相关的上市公司自然是最大的赢家。给Meta和Sony两个VR大厂代工的歌尔声学,几天里股价涨了超过20%;股价跌入谷底的网易,也在两周里反弹了将近20%。
但还处於发展早期的VR/AR行业,上市的公司没有几家,这也让一批蹭概念的上市公司成了最大的赢家。
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两家手游公司中青宝和汤姆猫,抛出两款打着元宇宙旗号的游戏开发计划後,中青宝的股价从8块一度涨到42块,涨幅高达400%;汤姆猫也从3块涨到最高时的近6块,涨幅将近100%。
股民在炒概念,真正投资行业的,是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们。
上文提到,2021年Q3开始,一级市场元宇宙赛道融资加速,包括字节跳动、腾讯、网易、完美世界、三七互娱等网路大厂相继出手,这也是刺激一级市场投资人涌入这一赛道的直接原因。
投资人的理由主要有两个:第一,最近几年消费网路的投资机会逐渐消失,市场缺乏一个优质的赛道吸纳投资人的资金,这也是为什麽大机构纷纷转向ToB的产业网路、硬科技和新消费等赛道,元宇宙作为下一代网路生态,有足够的想像力和天花板,庞大的产业链条也意味着丰富的投资机会。
第二,元宇宙公司普遍缺少成熟的商业模式,几年内难以登陆二级市场,投完难以退出,这是投资人过去不愿碰这个赛道的原因。但网路巨头进入这个赛道,他们对这个领域创业公司的投资并购,给投资人一个新的退出渠道。
换句话说,大厂进入这个赛道,是掀起一级市场这股热潮的直接原因,而扣动扳机的,无疑是字节跳动和腾讯。字节跳动这里不用过多赘述,而腾讯的布局实际上还要更早。
早在2020年,马化腾在内部信中强调,与元宇宙概念相似的「全真网路」是下一代网路的关键。此外对於Pico收购一事,行业内有传言腾讯参与了竞标,只是字节跳动开出的价码太高,腾讯觉得不值因而放弃。
这里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:对於字节跳动、腾讯等网路大厂,决定开始布局VR/AR的真正原因是什麽?
投资前沿技术,为未来十年的竞争做储备,是大厂战略投资的重要一环。从这层意义来说,相信元宇宙(或者说VR/AR,又或者说全真网路)是下一代网路,是字节跳动和腾讯开始布局的根本原因。
但为什麽选择2021年这个时间节点?实际上,腾讯很多年前就对VR/AR有所布局,Facebook在2014年抛出20亿美元收购Oculus後,接下来的数年里,腾讯在内部组织了数个团队研发VR硬体、VR游戏和VR社交产品,甚至还低调上线过一个VR社交产品Solar VR。
当年的尝试基本都是浅嚐辄止,而今天腾讯、字节跳动都在投入大量资源进入这个赛道,极客公园从多位与腾讯、字节有过交流的行业人士处了解到的资讯是:Meta的VR硬体出货量跨过千万台门槛,是刺激字节跳动、腾讯等大厂的直接原因。
管理学上有一个常用的词叫「飞轮效应」——为了使一个静止的轮子滚起来非常困难,一开始你需要一圈圈推,每一圈都非常费劲,但达到某个「临界点」後,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,即使你不怎麽使劲,飞轮也会自己滚动,而且越滚越快。
飞轮效应常被用於形容网路经济和平台经济。对於Meta和Pico正在打造的VR生态,硬体和内容就像是驱动这个产业的两个飞轮——更多的硬体保有量,意味着开发者开发一款好内容可以获得更多收益,也就愿意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开发更高品质的内容;而好的内容越多,反过来会刺激更多消费者购买硬体。
但在早期,这个进程推进的非常缓慢:硬体出货量不足,导致开发者难以赚钱,不愿意投入;而缺少好内容,则导致用户缺少购买意愿,甚至老用户也在不断流失。
早期需要靠资本去推动,後期产业自己造血加速发展,VR产业的「临界点」,数年前与多位行业头部创业者交流,大家的共识是:年出货1000万台高端VR装置,会成为行业发展的反曲点。
而在2015年至2018年,Oculus推出Quest之前,Sony PSVR+HTC Vive+Oculus …